各科研单位、实验室,
为推动VR技术在心理学、教育学里的应用,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虚拟现实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现面向校内外公开遴选科研合作项目。有关合作办法公布如下。
一、合作项目范围
凡是与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的科研应用以及技术研发都是本实验室接受的合作项目范围。虚拟现实技术因其超强的临场感和沉浸感而体现出特有的科研应用价值。就心理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而言,VR环境在提高研究的生态学效度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优越性。比如情绪诱发情境的实时呈现与变换,应激场景的实时呈现与变换,社会性情境的呈现与变换,交互式情境的呈现与变换,复杂内容的大场景的呈现与变换,游戏化任务的呈现与控制,虚拟仿真课堂的研究,虚拟现实学习环境的研究,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教师教育,教学训练,心理与教育类认知能力训练,临床心理行为干预研究,交互式评估研究,产品设计与研发的人因学研究,用户体验研究,儿童认知与情感特征。此外,如概念与表征,可供性,可理解性,空间认知,情境认知,人机交互,学习与记忆等均可以申报。
二、合作方式
项目合作的具体方式是:首师大虚拟现实实验承担全部的技术支持(包括场景、模型、动画、交互)和人员支持(实验主试,实验被试,实验实施等),合作方负责研究的可行性报告、研究方案、研究设计和研究结果报告。合作项目成果共享方式有三种:1)合作方式一,首师大虚拟现实实验室是合作单位之一,合作方提供全部的经费支持;2)合作方式二,首师大虚拟现实实验室是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单位(以合作的老师名义),主持完成研究设计,合作方是通讯作者单位(以合作的老师名义)提供研究构想;3)合作方式三,首师大虚拟现实实验室是合作单位,免费提供全部的技术支持,并负责完成实验,合作方提供研究构想,并作为第一作者完成单位。
具体合作方式还将由双方进一步协商确定,所申请项目通过评审后将签订正式项目合作协议。
三、实验室技术支持
首师大心理与教育虚拟现实实验室始建于2010年,专门致力于虚拟现实技术与心理学、教育学相结合的相关基础与应用研究。目前拥有的硬件设备有:大环幕立体展示系统,完全浸入式的虚拟现实系统(头盔显示,包括Oculus rift DK2, CV1, HTC vive等),身体动作捕捉系统,面部表情捕捉系统,三维扫描仪等虚拟建构与展示平台。研发的相关产品有:孔德公园(初中数学函数与方程游戏化虚拟现实课堂,基于成语的图语转换能力训练课堂),临床评估系统(基于虚拟现实眼动技术的智能化人格测评系统,基于眼动训练的焦虑抑郁临床干预系统),云作业平台(小风筝作业网,www.palmclass.com),心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vrlab.cnu.edu.cn)。目前积累的实验技术支持有:虚拟现实实验环境,虚拟现实教育游戏/教育课堂/测评训练系统研发技术,智能化测评技术,虚拟现实与眼动追踪结合的实验技术,三维仿真建模技术,三维动画技术,互联网+VR+心理教育实验技术,虚拟现实实验室平台搭建技术,不同精度下的追踪定位技术等。在过去6年里,实验室完成了30多个心理学及教育学类的虚拟现实实验或产品的研发,具备Unity 3d, Worldviz和Virtools三类虚拟现实引擎开发经验,以及手机端APP研发经验。
四、评选方式
所有提交申请的项目均由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及虚拟现实实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项目正式公布,并按计划实施。遴选标准是:1)具有重大的潜在科研价值或社会效应的项目,建议申请合作方式三,此类项目需要经由四名行业知名专家评审通过;2)具有较好的科研成果预期,建议申请合作方式二;3)符合基本的科研研究规范要求的项目,建议申请合作方式一。
五、联系方式
申请项目或相关技术支持与培训工作,请联系:
汪亚珉老师 电话:010-68907465
邮箱:wangym@cnu.edu.cn, 微信号:www_palmclass_com
项目申请请先填写附件,并发送至上面汪老师邮箱,或直接联系汪老师。
北京市学习与认知重点实验室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2019.1.17
附件:
首都师范大学虚拟现实实验室合作项目申请
申请人姓名 |
|
申请人单位 |
|
申请人学位 |
|
申请人职务 |
|
申请人电话 |
|
申请人邮箱 |
|
申请人研究介绍 |
|
||
申请人代表作 |
|
||
拟申请项目介绍 |
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 合作方式: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技术要求:
内容简介:
|
||
推荐专家 |
|
专家电话/邮箱 |
|
此表在填写时可扩展。